回龙桥:在今合肥城西有处地名,曰“回龙桥”。此桥虽已不存,然地名未废。有关该桥的传说,虽历史久远,今天仍被很多人乐道不止。其传说有二: 一说,当年东吴孙权率兵犯肥,曹操突从藏舟浦出。孙权见曹舰突出,又见藏舟浦碧波浩淼,芦荡丛深,疑曹有诈,便强打笑脸对曹操拱手曰:“别来无恙,想不到汝来如此神速。”曹操也勉强以礼答曰:“老夫在日,东吴休存妄想,望将军珍重。”孙权见攻战无功,遂转而返回。由此,此处之桥得名“回龙桥”(《庐州府志·回龙桥》文载:“相传曹操与孙权相持于此回节故云”)。 二说,相传清康熙皇帝有一贵妃是合肥龚大司马的干女儿。一日,贵妃奏请皇帝到合肥探亲,为了让皇帝可不经城门,而直接跨淝河而入城内,于是地方官吏便决定在城西建一桥。不巧此事被朝廷重臣劝阻,说是合肥有“斩龙岗”、“梅龙坝”,冲犯圣讳,行往不吉。故此,皇帝亲驾合肥的决定便作罢了。而当年为迎接皇帝所建之桥,后被定名为“回龙桥”,意即皇帝(真龙天子)回去了。该桥旧址在今长江路西段南侧。
龚万巷:在合肥三孝口西南侧,曾有一巷,名“龚万巷”,又名“龚弯巷”。说起该巷由来,在民间流传有一颇具趣味的传说。 当年这里曾居住着两户相邻的人家。一家姓龚,家主为朝廷重臣,人称“龚大司马”;另一家姓万,家主为地方权贵,人称“万大老爷”。 此两户人家,虽相邻多年,但并不来往。好歹是左邻右舍,各走各的门,各用各的灶,井水不犯河水,倒也相安无事。 孰知这年,龚、万两家同时大兴土木,翻建房屋,大有以亮宇而显荣贵之意。其实这本是各家自己的事,但问题是,此两户人家在翻建房屋时,均欲将各自山墙向外延伸,以扩大房基,结果引发了争吵。你不允我不依,一时间吵得天昏地暗,直吵到县衙老爷那里。龚、万两家都是有权有势的人家,县衙老爷乃七品芝麻小官,岂敢轻易判决,以致官司迟迟没有结果。
龚家因家主官大,见此小小的官司竟迟迟无果,不免气愤难忍,无奈何,只好派管家人持书星夜赶往京城,禀报龚大司马,希求龚大司马出面干预,以振族威,出掉这口怨气。 再说远在京城的龚大司马,接到家书后,见诉,起初确也很气恼,好在其妇人乃一知书明理之人,闻情后淡淡一笑而劝道:“相邻相争,只为一墙,何值如此。汝乃朝廷要臣,官居高位,对此区区小事,当大度才是,让人几尺何妨?” 龚大人闻妻言之有理,顿时息怒,随即付书一封,交管家人带回。龚家人接到龚大人来书,拆开一看,见书仅诗一首。词曰:“千里来信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?万里长城今还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”龚家人见言,皆息怒默语,悄悄将与万家相邻的山墙拆除退后三尺。 龚家一反当初的举动,使万家很受震动,愧疚之余,也仿效龚家做法,主动将与龚家相邻的山墙退建三尺。这样一来,使得龚、万两家宅居间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。人们便把这条巷道称为“龚万巷”,也即后来改称的“龚弯巷”。
赵千户巷:传说明朝末年,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,在领兵攻打合肥城前,途中偶与一家住合肥城内的赵姓秀才相遇。二人虽萍水相逢,但谈得甚为投机。尤其是赵秀才之才学,甚为张献忠倾慕,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。二人临分手时,赵要求张进城后对其予以关照,张满口应诺,并随手取出令旗两面交于赵,嘱咐道:“到时将吾之令旗插于门前,可确保安然无虞。” 赵秀才回城内家中不久,合肥城就为张献忠部攻下。众兵涌城,刀光血刃,硝烟弥漫。惊恐慌乱的百姓四下乱窜,东藏西躲,以避兵扰。这时,赵秀才闻听屋外人喊马嘶,顿想起张献忠所赠这令旗,便急将其插于居所的巷首巷尾。果然,赵将令旗悬插后,张部众兵竟无一人敢越雷池一步。
再说那些慌乱中的百姓见此情状,纷纷跑到巷中避难。一时间,巷子内挤满了避难的百姓。 事后,有兵士将此情报于张献忠。张据报亲自来到赵秀才舍下,见面后,张似有不解地问道:“汝族下何如此多人?”赵秀才淡淡一笑而答曰:“吾无大能,唯独族人兴旺,算来有千户人家。”自那以后,赵秀才居所的巷子就被人们称为赵千户巷。《庐州府志》载,该巷址在昔刘公祠旁。据旧《城郭图》示,昔刘公祠位在今三巷口西北侧。
双井巷:早先时候,合肥城内有一巷,巷内有两家织锦的机户,巷东首的那户织工为男性,姓蒋,名云宝,年三十好几,仍单身一人。他善织飞禽走兽。巷西首的那户织工为女性,姓金,人称金姑娘,年近三十,亦未嫁。她善织花草树木。此巷因此两机户而得名“双锦巷”。因此两机户各自拥有一口水井,故又名“双井巷”。 一日,一买锦的客户在比较两家锦料后,似觉各有特点,又各有缺憾,便随口说道:“若金姑娘的花草树木景,能配上云宝的飞禽走兽图,那就相得益彰,举世称绝了。”
然两户人家,同操一业,各自营生,何能合而互补呢?俗话说,世上虽有难事,但难不住人。金姑娘有一养母,甚善算计,其经一番苦苦思索后,萌发欲招云宝为赘婿之念,此既可得云宝之灵气,又可发自家之营生,实乃两全之策。再说金姑娘与云宝,虽平日不曾来往,然早就有相互爱慕之心在胸。经金母一说,当即应允。 却说蒋云宝入赘金家后,金家织业日旺。可恨的是金姑娘的养母,只想着发财,丝毫不顾念云宝和金姑娘的感情。可怜云宝和金姑娘只能长年没日没夜的干活,却很难自由自在地在一起过幸福甜蜜的夫妻生活,默默地忍受着咫尺相思之苦。 一日,云宝在锦面上挑绣仙鹤时,因思想金姑娘,竟不由自主地说道:“鹤呀,你若有灵,就将我和金姑娘,驮飞远方。”谁知云宝话音刚落,仙鹤真的从锦面飞出,将云宝驮起,复驮上金姑娘,冲出户外,飞向蓝天,一直飞到南京。 又传:蒋云宝落户南京后,因不忍双井巷衰败,复央求仙鹤驮一道人将双井巷机房辟为道观。名曰“白鹤观”,使双井巷又渐渐有了生气。《庐州府志》载明朝马廷用诗曰:“经过此地见瑶台,曾是仙人跨鹤来”,可为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