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【家长必读】郑委:父母做对了 孩子才优秀(下)
浏览:2294
发布人:合肥家教信息网
2011-03-21-18:23
德行德行,行指行为的规范,德指内心的自律。德者,社会公德、集体道德、个人品德,三个部分。
可是,谁都不敢自称有德,包括我。我天天讲德行,每天约束自己,我也不一定有德。少做缺德的事,发现错了就改、反省,我们是否伤害和妨碍了别人?发现了,下回注意,你就越来越有德了。
有德就一定有才,同意吗?你想一个人这样自律的话,他能干什么?他只能好好学习努力向上,只能帮助别人,他能没有才华吗?唐僧有才华吗?宋江有才华吗?刘备有才华吗?都有才华的。他们的才华就是没有展露自己而让更多的人展露才华,所以很多人来帮助他们,唐僧成功了,刘备成功了,宋江成功了,而很多英雄却没有好下场。请记住:德是现在进行时,永远不要说孩子有德,不要说自己有德,我们永远在走向有德的道路上。
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
仰望星空就是目标、兴趣、动机,脚踏实地就是行为、方法、技巧和能力问题……能力分真假,分真伪,中国孩子尤其小学阶段,属于伪能力。现在一个班里大约有1/3的孩子没有学习兴趣。
我把一个孩子的能力称作“三大十五小”。三大,一是个性品质,二是知识储备,三要具备水平。十五小项,第一项包括个性品质的六项,自尊心、责任心、自信心、上进心、自控力、意志力,这是孩子能力的根本。第二部分知识储备,自然知识、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,成人之间的能力相差很远,就是因为知识储备的不同。第三部分叫智力水平,包括注意力、观察力、记忆力、思维力、想象力、创造力。三大项十五小项,是一个孩子真正的能力结构,只要这十五项均衡发展,学什么都好。
1968美国心理学家贝利做了一个智力成长曲线,发现孩子在7岁左右就完成智力发展的75%,剩下的在35岁以前完成。所以7岁之前开发孩子的智力非常重要,但智力到底怎么开发,很多家长走进了误区。
首先,智力中某一项能力强不代表整体智力水平高。中国的“早教”出了很大一个问题,总是把记忆力作为智力的核心。其实过早的认字可能对孩子是有害的。
第二,智力水平的核心不是知识储备多少,是思维能力的培养,真正的智力水平是一个孩子的思维能力、判断能力。
第三,智力不是成功的唯一因素。
第四,智商高不一定是天才。更重要的一句话,智商平平的孩子一样能成才。有两句俗话,枪打出头鸟,还有一句叫聪明反被聪明误。
第五句,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才是孩子成才和成功的基础。
1921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特尔曼做了个测验,想证明智商高的人一定会成才,一个人的成功可能跟智商很有关系。他们找了1528名智力超常的儿童,智商都在130以上,跟踪这1528个人50年,等他们60岁的时候再比较,把大家吓了一跳:有20%的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,也有20%的人只有中等以下水平,60%的人一般水平,正好符合“二八原则”,和普通人一样。所以请记住,小学学习好不代表中学学习好,中学以后知识难了,非智力因素出来了,成绩会变……
爱学习、会学习,能学习,这三件事其实是孩子学习最根本的事情,也是中国孩子和家长做得最不好的三件事。相应的三件事,第一仰天长笑,第二不怕学习,第三先封顶后装修。家长们,把这三条学会了,回家教教孩子,看看会是什么结果。
采访手记
2010年9月4日
当郑委承认,这是自己第七次登临成都“金沙讲坛”讲课时,座无虚席的学术报告厅顿时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。这是成都听众对他的回报,由此可见郑委的魅力。
自“金沙讲坛”开讲以来,郑委不但是讲课次数最多的专家,而且是唯一一个上午、下午连续开讲的人。他口齿清晰,富有说服力、感染力,语速快,不但忙坏了速记员,连一些认真做笔记的听众,也写得手酸眼胀。记者粗略估计,他讲述一天的内容达到了十万字,同样创下了“金沙讲坛”开讲以来的纪录。
由狭隘的学习,推衍到广义的学习,学习如何做人,这是郑委苦口婆心的关键所在。
听众们恍然:当郑委第一次站上“金沙讲坛”时,一开始就问家长朋友们:培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?有不少家长回答是成才、为社会作贡献、做一个有用的人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,还有家长说长大当大官,赚大钱……面对这些回答,郑委当时就说,这些目的都无可厚非,但这些目的背后有一个最根本的目的——为了幸福。
因此,“举一反三论幸福”成为了今天讲座的开场白。我想这绝非老生常谈。因为时至今天,绝大多数家长依然把“学而优则仕”或“学而优则富”视为孩子成才的第一铁律。这显然是家长的错误,以如此悖谬的要求来教育孩子,郑委毫不客气地予以批评。不少家长一脸羞愧,显然意识到了自己的过失。
郑委坦言,成都的听众与不少城市的听众结构不大相同,因为在成都,来听讲座的男性家长真多,而别的城市听这种课的90%是女性。郑委提议:鉴于成都这个比例,女人们应该给男人们鼓鼓掌。郑委认为,一个男人愿意关注家庭时,这个家就和睦了,尤其有男孩的,爸爸太重要了。小时候多带孩子去爬山,多去疯一疯,孩子到初二会突飞猛进的。但是爸爸们也要注意,女孩也不能不管啊,女孩不管就叫“父爱饥渴”,青春期容易早恋。也不能太近,太近容易恋父,青春期容易爱上老师,长大找对象喜欢找比自己大一二十岁的男人,所以不能远不能近……
郑委通过大量例证,说明孩子出问题很多是由于家庭原因。在中学学习顶尖的孩子小学一般都不是顶尖的,但他们总体应该不错;在小学顶尖的孩子到中学往往学习不太好,进入社会还可能出大问题,什么问题?心理受不了。
李大姐一直是忠实的听众,她说,为孩子树立真正的幸福观才是最重要的,可惜那时我们不懂,哎,只能寄希望于孙辈能够拥有郑委所讲的那些观念了…… |
|
|